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校园文化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8 点击量:

    编者按:2016年第3——4季度的《校园文化研究》在卷首刊发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韦一良的文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秉承“崇真尚美”校训,构建“美在纺大”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舆论氛围。该刊同期还以整版图片的形式推介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经验和做法“崇真尚美,构建美在纺大的校园文化”。

    向“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迈进,首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须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进行,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方面协调发展,实现以积极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的校园制度规范人、以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的实践活动锻炼人。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培养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首先要找准学校特色精神文化,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学校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之不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上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并使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起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完整体系和长效机制。其次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注重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让校园人文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再次是将大学精神与优秀民族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育大学文化,必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对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行为进行引领和约束,并使其固化为校园人的自觉行动。首先,制度的制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大学的认知和感受来参与制度设计。其次,制度的修改要“兼听于人”,应从大处着眼、胸有全局,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充分估计制度条文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制度的执行要“操作有情”,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有关人员理解、认同、认可,进而贯彻落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优化环境文化,就是要优化以校园风貌等物质形态存在的“硬体环境”文化和以育人氛围等意识形态存在的“软体环境”文化。首先要发挥校园户外环境的育人作用,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使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其次要注重发挥不同区域环境的育人作用。教学区域、各个学院、生活区域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功能进行布置,以实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以净出美、以境育人等多样化的育人功效。再次要突出特色。特有的校园文化精神要通过具体的“物化”载体、活动载体再现、传达这一文化内核,让身处其中的校园人看到、听到、感受到、体验到,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共鸣与认同,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
   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它要通过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来体现。首先要注重拓展活动载体,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其次注重评先树优,培育榜样引领载体,树立有广泛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先进师生,起到竖旗一面、带动一片的作用。再次是注重培育,形成品牌。比如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服装、材料等学院多年来培育以专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科技、时尚文化节,弘扬学校工科务实、崇尚艺术的传统文化;机械、艺术、传媒等学院在毕业季建设“走廊”文化,营造创新培养的文化氛围;绿色环保协会成立11年来,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学术研究、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服务“两型”社会;国学经典吟诵比赛、高雅艺术进校校园、传承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精神”,形成了时间长、覆盖广、影响深、深受学生认可的实践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