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要闻
思政要闻
首页 > 思政要闻 > 正文

我校承办的全省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干实践研修班圆满结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01 点击量:

8月26日至8月30日,由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省委高校工委宣传处)、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教育分会主办、我校承办的2019年全省高校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干赴红旗渠实践研修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等全省35所高校39名延安精神教育工作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

中共林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葛希斌为研修班授班旗

本次实践研修活动以“不忘初心跟党走 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以参与式观察为主要形式,采取专题报告、现场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参观展览和小组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员深化对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陈晓萍作报告《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陈晓萍以《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从红旗渠概要、红旗渠精神、当代启示三个主要内容展开。陈晓萍讲解道,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安阳市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建成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孕育了红旗渠精神。1990年林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确定了红旗渠的精神:一是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二是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三是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四是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陈晓萍还分享了自己从红旗渠精神获得的时代启示,她指出,坚持理想信念是主心骨;坚持同人民在一起,依靠人民干事业是出发点和力量源泉,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态度与目标。

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分析透彻,学员们认真听讲,凝神思考,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大家一致认为,学习红旗渠精神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增强了自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修班学员现场教学中发表感想与体会

在现场教学中,学员们重温红旗渠历史,追寻红旗渠精神印迹,先后前往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览馆,现场参观和体验结束后,每组还选派代表在各个教学点进行现场交流发言,他们总结道:通过看听思悟相结合,我们深深感受到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创造性地发挥了自身的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受到“四有”书记谷文昌那“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谷文昌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动摇理想信念,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研修班学员观看纪录片《红旗渠》

在音像教学中,学员们集中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和访谈片《巍峨山碑·杨贵篇》,影片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壮丽画卷,再现了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筑起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峥嵘岁月。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的伟大、精神的力量,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中,三个小组分别围绕红旗渠的价值与启示、红旗渠与党的领导、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展开讨论,学员们从红旗渠的时代内涵与现实价值、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谱系与逻辑关系、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的思路与策略、高校意识形态与强化党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各组学员逐一交流发言。

研修班全体学员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干群精神的延伸。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与现场学习,学员们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弘扬红旗渠精神,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国家培育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