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近年来,纺大科研创新团队持续攻关,研制的“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2020年12月3日在月球成功展示,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在2021年5月15日助力“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着陆火星,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纺大智慧。纺大科研团队师生热议习总书记给航天青年的回信,大家纷纷表示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化工学院教授王运利: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回信,我觉得倍受鼓舞!感恩我作为高校科研人员能有机会参与嫦娥五号月面国旗的研制任务,八年追梦,九天揽月;旗开月表,五星闪耀!我深切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奋发进取、创新突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纺织学院副教授曹根阳:学习了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在航天航空上的决策部署的重要意义。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在嫦娥五号中参与了月面国旗研制任务,为中国在月球上展示鲜艳的中国红,做了自己的一点贡献。仰望“星”空,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是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他们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年轻人都勇于担当,敢于突破,在未来的征程中,面向的一定是星辰大海。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技术研究院博士盛丹:9年,习总书记提到了中国航天9年来创历史的发展,同时勉励青年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而我何其幸运,自2013年懵懵懂懂进入嫦娥五号月面国旗研制团队伊始,竟在不知不觉中已受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熏陶9年,这段充满激情与梦想,拥有执着与坚守的岁月,记录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成长轨迹,未来也将如习总书记希望那样,再接再厉,使青春绽放出更美芳华。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陈欣: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头顶这片天空的向往与探索,从三千二百年前古蜀人用青铜纵目面具幻想宇宙的神秘,到六十年前老一辈科学家用铅笔算盘揭开中国航天的漫漫征途,再到如今我们青年人赓续航天精神,用青春力量续写逐梦太空的新华章。我愿以我青春报国,以我所学报国,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纺织学院研究生夏泓蕙:中国的航天部门在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归功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学习中国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好。
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研制团队成员、纺织学院本科生郭世贸:很荣幸在大学本科期间参与月面国旗课题的科研学习,让我对我国纺织、我国科技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感。此外,在跟随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团队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受科学家精神的启发和影响,坚韧、坚忍、仁爱等宝贵品质将让我受益终身。群山在呼唤,未来我将继续学习深造,望学成归国时能为我国发展再添一份力量!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纺织学院副教授刘可帅:在阅读了习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后,我深受鼓舞。我们团队有幸承担并完成了“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究项目,为我国星际探测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做出了纺织人的贡献。伟大祖国从发展走向强大,凝聚了前辈们的鲜血和汗水,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发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纺大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祖国重托,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再立新功!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院士团队博士研究生许多:当阅读了习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后,我们内心由衷的激动与自豪。在徐院士和刘可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天问一号魔鬼9分钟”的严酷挑战,通过“天问一号”项目的1年多时间的不断研究,让我既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希望未来能更加深入的进行航天科研工作,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一份力。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院士团队博士研究生何加浩:千年前,伟大的屈原向天问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而千年后,中国航天人们用血和汗告诉全世界:天地之极吾辈可趋之,宇宙寰宇吾辈可探之。而这横跨千年的问与答诉说着中华文明独有的浪漫与神韵。茫茫宇宙,浩瀚无垠,也许穷极一生,可能只是管中窥豹,但是对于每一位中国航天人而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张佳婧:在阅读了习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后,我感到十分荣幸曾经参与到“火星着陆器弹性密封装置”的项目中,可以为中国探索未知的太空领域做出微末的贡献。我国的航空事业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创造出骄人的历史,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将秉持习总书记提到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勇于突破创新,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做对我国科研创新的栋梁之才!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苏子毅: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后我非常激动。我很荣幸能在大二的时候在刘可帅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火星着陆器弹性密封装置”的项目。虽然只是在项目中承担了一点微小的工作,但是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提到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学习到了只有踏实肯干,精益求精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的我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更应该秉承着“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发扬“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纺大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天问一号”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研制团队成员、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范航:回想起我曾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过“火星探测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项目的研制,成功助力天问一号着陆,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以及自豪。在看到习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后,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积极传承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而奋斗。
推荐阅读:
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成功展示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6495.htm
干部师生热议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6659.htm
媒体聚焦我校研制嫦娥五号月面展示国旗https://news.wtu.edu.cn/info/1004/26520.htm
航天五院致信感谢学校为嫦娥五号做出的杰出贡献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6830.htm
徐卫林受邀作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参加会见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6924.htm
〖中国教育报〗头版:上天入地 大有作为——武汉纺织大学闯出“现代纺织”科研新路https://news.wtu.edu.cn/info/1004/27245.htm
纺大研制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 助力天问一号着陆“魔鬼9分钟”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855.htm
媒体聚焦纺大研制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 助力天问一号着陆“魔鬼9分钟”https://news.wtu.edu.cn/info/1004/27894.htm